<strike id="3l8ce"></strike>
<blockquote id="3l8ce"><legend id="3l8ce"></legend></blockquote>

    <b id="3l8ce"></b><code id="3l8ce"></code>
    <strike id="3l8ce"><label id="3l8ce"></label></strike>
  • <progress id="3l8ce"></progress>
    歡迎登錄銀川外國語實驗學校!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教師空間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空間
    2020屆高考歷史備考計劃
    瀏覽次數(shù):次      發(fā)布時間:2019-06-27       發(fā)布人:牛百寶

    2019屆高三高考備考總結(jié)暨2020屆高三備考計劃

    牛百寶

    一、2019屆高考總結(jié)

    (一)高考試題總結(jié):

    2019年全國2卷,考生普遍反映題目特別活,光用平時情的東西根本沒辦法解決。試題不是考識記的,每道題都需要動腦筋,這和平時慠的模擬有些不同。試題的這一特點與《考試說明》的要求非常的吻合??荚囌f明里明確強調(diào)歷史學科要考查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查學科素養(yǎng)和學習潛力,注重考查在科學歷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強調(diào)命題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書的具體表述,運用新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景,古今貫通,中外關聯(lián),把握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脈絡。

    (二)高考備考總結(jié)

    2019屆高考備考,在整個學年度,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對照《考鋼》、《課標》深入研究2016-2018年高考試題(全國課標2卷);(2)指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3)加強對學生學法指導的研究,學生課前自主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4)繼續(xù)開展導學案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研討等。

    具體的備考措施:(1)做好整個學年度的備考計劃;(2)做好整個學年度的備課組教研活動計劃;(3)教學的進度第一輪按照教材的順序復習,第二輪復習按照歷史的通史方式進行,突出階段特征復習,第三輪復習以綜合訓練為主;(4)精心選教輔資料,精心編練資料;(5)重視集體備課的活動,集體討論學生易錯知識點;(6)重視訓練后重點的講評;(7)突出主干知識。

    (三)高考成績(略)

    三、2020年高考備考計劃

    1、思想依據(jù)

    2020屆高考備考的指導思想:凝神聚力抓教育教學質(zhì)量,以內(nèi)涵發(fā)展、提高發(fā)展為目標,按照學校整個學年度的教學計劃實施,使高三歷史的教育教學質(zhì)量再上一個新臺階。

    2、備考研究

    在整個學年度,我們要對以下內(nèi)容進行較深入的研討:(1)對照《高考考鋼》、《課程準標》深入研究2017-2019年高考試題(全國課標2卷),特別是2019年高考卷;(2)指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尤其是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自學;(3)加強對學生學法指導的研究,學生課前自主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4)繼續(xù)開展導學案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研討等。(5)科組活動中,加強集體備課,多進行教學設計及說課的課例研究,加強高三復習研討活動。

    3、詳細的備考計劃:

    (1)做好常規(guī)教學工作:備好課(要求寫好教案、備好學情);上好課(傳統(tǒng)局限性模式與現(xiàn)代教學模式相結(jié)合);布置適量作業(yè)(教輔資料的課后訓練:全收全改);

    (2)做好整個學年度的詳細備考計劃,安排好試題命題老師(牛百寶、唐永剛、李昭君輪流命題);精心選教輔資料,精心編練資料,每周安排限時訓練、隨堂訓練、月考、模擬考試等考試,重視訓練后重點的講評;

    (3)做好整個學年度的備課組教研活動計劃,安排好主題發(fā)言,每次會議定好跟備考密切相關的主題;重視集體備課的活動,集體討論學生易錯知識點;

    (4)教學的進度突出主干知識:第一輪(20198~201910)按照一輪復習進度搞完一輪,簡單進行選修改革史的學習;第二輪(20191012)復習按照歷史的通史方式進行中國古代史(先秦至明清)、中國近代史(重點清至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現(xiàn)代史(新中國經(jīng)濟建設部分);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xiàn)代史,突出階段特征復習;第三輪(20201~5)復習以綜合訓練為主(突出熱點知識、周年知識、階段特征、高考真題)。

    5、備考理論支持:

    第一、構(gòu)建知識體系,落實基本概念,鞏固已有知識。

    (1)教學中要強調(diào)完整性、體系化的知識基礎,而非僅僅是模塊的主干知識(實際就是通史教學)。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于:一、教材內(nèi)容不能反映歷史全貌;二、受模塊教材影響,學生缺乏完整的通史體系。廣東卷考查的面比較狹窄,像中國古代史,只考政治制度的演變,至于政治倫理、政局變化、政治治理幾乎沒有涉及;經(jīng)濟上只考查土地制度、耕作方式、重農(nóng)抑商等部分內(nèi)容,而經(jīng)濟布局的變化、經(jīng)濟重心的遷移、賦稅制度的變革等重要內(nèi)也沒有涉及,全國卷則將這些都作為命題的對象,考查范圍明顯擴大,這就需要讓學生對歷史有一個更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因此以通史開展教學至關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弄清同一歷史時期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才能系統(tǒng)把握人類文明的整體變遷。

    對策就是教學上要幫助學生建立整體性的知識框架。例如民國史,不同時期的統(tǒng)治者包括國都和政權(quán)屬性,不同政治派別的救國道路探索這些知識要補充,讓學生對民國有一個立體的認識。

    (2)基本概念教學要加強。

    包括概念的內(nèi)涵外延,概念的生成和演變,類似概念的辨析。如皇帝制度,廣東卷的考查傾向于考查其權(quán)力的運作,但全國卷就考查了名號制度。

    (3)、明確歷史階段特征,掌握歷史事件的時序性和結(jié)構(gòu)性問題。

    第二、重視歷史細節(jié)的教學,歷史發(fā)展關鍵點史實的來龍去脈要清晰。

    (高考試題喜歡從宏觀角度考查學生對歷史發(fā)展趨勢和規(guī)律的把握;從微觀入手考查知識點的落實和基本概念理解準確度)

    第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加強歷史邏輯推理能力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認識能力。

    (1)材料解讀(2)結(jié)論和觀點的提煉 (3)歷史線索的邏輯關系(4)史論結(jié)合(5)發(fā)散思維 (6)獨立探究能力(7)語言組織的邏輯。

    第四、教師要系統(tǒng)了解初中歷史教材,初中教材以通史編寫,歷史資料豐富,有許多隱性知識可以挖掘,服務于高中教學和備考。

    第五、學生必備的課外知識要重視,老師要適當補充。

    課外知識包括生活常識、民俗知識、傳統(tǒng)文化知識、與歷史概念密切相關的知識,如與皇帝制度相關的廟號、謚號、年號等。這些課外知識,雖然教材沒有,但卻是一個高中畢業(yè)生必須具有的知識儲備。

    第六、做好專題復習;理性對待熱點問題。

    常用鏈接:

    寧公網(wǎng)安備64010602000783號

    国产理论片高清,精品乱人伦中文字幕视频,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精品无码国产日韩二区三区久久久
    <strike id="3l8ce"></strike>
    <blockquote id="3l8ce"><legend id="3l8ce"></legend></blockquote>

      <b id="3l8ce"></b><code id="3l8ce"></code>
      <strike id="3l8ce"><label id="3l8ce"></label></strike>
    • <progress id="3l8ce"></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