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們開始使用Go for it! 英語新教材,就采用了新的教學方法——任務型語言教學,通過嘗試,我得到了點滴體會,僅供老師們參考。
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英語教學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心理素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而“任務型語言教學”正是以英語教學大綱為原則,以人為本為目的,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性格,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的。
在使用“任務型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我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記,一只粉筆,一張嘴,教師從頭講到尾”。相反,我始終遵循著“任務型語言教學的一種原則,語言學習是為了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由于任務型學習是雙邊或多邊的交互式活動,學生的直接參與能體現(xiàn)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信息、交換意見、溝通感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等等。因此,在課堂活動中,我觀察到,學生要想完成老師設計的任務,無論是小組活動(group work)還是兩人活動(pair work),他們需要張口說,需要用腦想,需要動手寫或畫,需要請教老師,更需要詢問同伴,所有這些活動學生總是在運用語言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語言材料的理解,學生根據(jù)任務需要還能產(chǎn)出新的語言,并與他人進行交流。
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在進行語言交流中學會了合作。學會合作是21世紀“復合型”人才的必備條件,學會合作是語言交際中的基本素質。
據(jù)了解我班的一位學生,在小學時,性格很孤僻,尤其在英語課上很少發(fā)言,寡言少語,不合群。升入初中后,特別是英語課上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后,他們都發(fā)生了不少的變化。從開始的害羞、不敢張口到大膽參與,從開始以自我為中心到后來以小組為核心,從小學討厭英語到中學喜歡英語,從入學成績六七十分到現(xiàn)在的九十多分,而且成績比較穩(wěn)定。他們在不同程度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全班同學的整體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由此可見,“任務型語言教學”最終的目的是發(fā)展了學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綜上所述,我認為,任何一個教學方法都有它的優(yōu)點和不足。以上只不過是我在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中做了一點嘗試,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再探索、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