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冊課本復習之后,我們就要針對中考對學生的考察指向進行縱向分專題復習:一般我們會按照學生“專題復習——緊密結合濰坊市提綱進行實地復習——沖刺考察與分析矯正”三個序列進行復習。
(一)、在積累專題復習上——滴水之聚可成淵。
針對字詞的積累,我們的工作在橫向復習之前就已經(jīng)展開了,我們可以搜集中學生易考易錯的生字詞來強化學生的積累,我主要是根據(jù)搜集詞匯合理科學分配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當中去,每天5——6個你所認為的重要的生字詞,將其板書的黑板的左側,每天上語文課時,利用2、3分鐘的時間,由學生點撥講解,并且其他學生積累到筆記本上,一周一總結,教師可以一周進行一次本周詞匯的默寫,這樣幾周下來學生積累的詞匯量會很大,并且通過這種方式,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在古詩詞背誦考察復習上——化整為零點帶面。
我們可以將六冊書的古詩詞進行分解,化整為零,讓學生最終達成對照目錄熟誦;課外古詩詞主要來自于教研組教研活動所總結的名篇名句,比如諸子散文當中的名句,唐詩宋詞中的名篇名句,在歷年復習中我們學校語文教研組結合濰坊提綱給學生補充了諸如柳永、辛棄疾、蘇軾、陸游、李白、曹操、李商隱等名家名篇名句,同時針對課內外名句的補充,我們將其分類歸總,比如愛國、懷人、借物抒懷等多角度賞析,每一類中取一篇課外名篇,讓學生自主賞析,并且說出自己的賞析角度和對詩詞當中表達的主旨情懷,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學生掌握了重要詩詞句,另一方面強化了學生的自主賞析解讀的能力。
(三)標點符號運用、病句修改和同義詞的選用題型的復習。
我們要注意三分理論七分練習的原則,理論是其次,重要的是在理解基礎上的運用,在這方面關乎我們漢語的語法原則和個人的語感問題,尤其自從2014年中考中語文涉及到了我們的短語類型考察,這就啟示我們語文教學要注重語法規(guī)則的回歸,在我們復習過程中,詞類、短語、單句句子成分、復句關系類型都應該給學生建立系統(tǒng)的語法體系,強化學生的語文語法辨析能力。
(四)名著閱讀——讀品結合,深化自我情感體驗
語文是一門再塑生命的學科,因為他在我們成長中開闊我們的精神事業(yè),涵養(yǎng)我們的品,而歷年的語文復習我們對于名著的學習與復習往往停留在課本之后的名著梗概上,為了考試而準備,目的性比較單一,給我們的名著閱讀考察帶上了功利性,失去了名著閱讀考察的原有意義,針對當前我們對名著閱讀考察的新訊息,我們的閱讀要真正做到走進去,深下來,最基本的就是還給學生以讀的時間,讓學生在讀中品,在品中悟,這其中每一個學生因自己生活與個性經(jīng)歷不同所產(chǎn)生的情感體驗也變因人而異,所以失去了學生自主閱讀賞析的時間,我們的語文的寫作也會枯竭消弭,語文也變失去了他的生命力。下一段時間我們學校計劃安排專項閱讀課,充分利用學生手里的語文主題閱讀叢書,讓學生通過案例解讀來走進閱讀,暢談體悟所得;通過語文報以及《讀者》《青年文摘》等書刊讓學生與新時代的智慧思維碰撞,可以定期與不定期通過“名著影視欣賞”讓學生體會名著與影視作品之間的區(qū)別,緊緊抓住學生的閱讀,提升學生語文信息的獲得的能力。
(五)現(xiàn)代文閱讀——品事悟理,契合主流。
近年來,根據(jù)語文試題中課外閱讀的考察,從文體來講,說明文與散文閱讀是考察重點,考察題目形式以學生的自主分析為主,避開了單純性回答方式的題目考察,也就是說更注重了學生能力的考察。在復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做題,注意歸納規(guī)律,讓學生形成一種潛在的能力,比如在散文復習上:
學生在第一遍讀的過程中已經(jīng)獲得了對文章的初步感知,當引導學生進行第二遍帶著問題讀的時候,就要鏈接散文所揭示的主題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尤其是文章中間偏后的部分,要讓學生放慢腳步,甚至于駐足思考,因為越到文章之后就更接近于文章的主題,尤其是要注意散文中議論性的句子,往往更是文章的精髓所在。例如在案例賞讀2013年濰坊語文中考散文閱讀宗璞的《秋韻》時,學生初讀文章可能對于文章主題思想比較朦朧,當再讀時到文章后面的一首小詩“不要推卻友愛,不要延遲歡樂,現(xiàn)在不悟便永迷惑”,秋天是有成績的人生,絢爛多彩而肅穆莊嚴。就不難看出作者通過一次游香山經(jīng)歷體悟到了對人生的思考,包括對人生的價值、把握現(xiàn)在和當下、珍惜美好和歡樂等的感悟等,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這首來自于父親的友人的訃告正是我們解讀本文的文眼,那么抓住了主題,其他問題在解決的時候便水到渠成了。
而就中考來說,散文閱讀考察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歸納主題思想,概括文意或感情;指出行文思路和線索;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結合相關材料表達閱讀的感悟和體驗;表現(xiàn)手法的區(qū)分及其作用。而如何做好這幾方面的工作,就要針對具體問題具體解讀了。拿散文《生命之芯》的閱讀訓練,要賞析某個句子,我們必然要從幾個方面來進行,那就是結合文句的手法和表達的作者情感兩個角度來分析,例如賞析原文“初春時節(jié),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們先是睜開一粒粒紫紅色看似惺忪的葉芽,那些葉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開了”這一句時,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初春時節(jié)葡萄藤長出紫紅葉 芽的情態(tài),寫出葡萄藤葉的靈性,表達作者對清新葉子的喜愛。
而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和課外拓展題,我們要將目光瞄向文章的后半部分,同時要調動我們的思維感知,擴大主題外延,因為在文章之后往往有著作者主題的升華。比如在本文設計的考察題目中寫到“我對一切都充滿了敬意”,請結合上下文談談“我”充滿了怎樣的“敬意”。學生通過上下文閱讀不難體悟到:無論是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都有自己的夢想,、使命和靈魂,都值得崇敬和珍愛的主題 。
(六)文言文閱讀——穩(wěn)立課內,觸類旁通。
文言文閱讀看似很難,其實一切都來自于課內,我們必須堅信這一點,在文言文復習過程中我們六冊書下來后就要縱向梳理:文言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字詞知識與語法知識,讓學生針對一中文言現(xiàn)象能夠順利成章的前已成為一種能力,比如2013年濰坊語文中考文言文《使貪》題目解釋字詞“湯不能臣務光 、西有虎狼之秦” 中的“臣”與“虎狼”的解釋,學生如果將司馬遷的《陳涉世家》中“陳勝王”,陳壽的《三國志》中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等句子徹底解析透徹,學生對此類問題的解決便不在話下,所以我們文言文復習和現(xiàn)代文閱讀復習方式迥然不同,如果單純的走向課外復習,那只會是舍本逐末。
同時,在課外文言片段的閱讀訓練選取上,我們要立足于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立足于歷史人物、愛國情懷與做人品節(jié)等方面的文章,因為往往這類文章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識的覆蓋面最廣的文章,這樣復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起來講,我們的中考語文復習是一項長期而又系統(tǒng)性的工作,不可冒進與急躁,又不可怠惰與等靠,我們必須站在中考的前沿,以敏感的觸角把握我們語文考察的新動向,以此作為風向標及時有效調節(jié)我們的語文復習工作,通過學科集體教研和自我解讀深度挖掘語文復習與考察的精髓,外練好筋骨皮,內修好一口氣,將學生的語文應試能力通過內外兼修,做實、做透、做好!愿我們大家在中考語文復習的路上收獲一路陽光!